Rss & SiteMap
免費廣告一 /
天突穴促進水分的排除
位於喉斜下方肌膚的內側。 它能刺激甲狀腺,促進新陳代謝,去除臉部多餘的水分。
攢竹穴緩和眼睛的疲勞和浮腫
眉頭下方凹陷之處即是。 眼睛疲勞以及頭痛,都會引起眼部四周的浮腫。 此穴位可以緩和不適。
太陽穴消除眼睛疲勞、浮腫
眼睛與眉毛間的側面,向後約1橫指處,快接近髮際處。 此穴位可促進新陳代謝。
百會穴預防過量飲食、便秘
左右兩耳洞向上升,在頭部連結后的那條線的頂點,即是百會穴。 它可以起到安定精神預防飲食過量。
承泣穴眼袋鬆弛
位於眼球正下方,約在眼廓骨附近。 由於有胃下垂的人眼袋容易鬆弛,所以此穴能提高胃部機能,從而防止眼袋鬆弛。
球后穴提高小腸的機能
眼尾正下方,臉頰頭下處。 能調整小腸機能,?明吸收。
迎香穴減輕肩膀酸痛及鼻塞
眼球正下方,鼻翼的旁邊即是。 此穴位不僅可以消除眼部浮腫、預防肌膚鬆弛,還能減輕肩膀酸痛。
頰車穴消除臉頰的浮腫
沿臉部下顎輪廓向上滑,就可發現一
凹陷處,即為此穴位。 它可以有效消除因攝取過多的糖分所造成的肥胖。
地倉穴抑制食慾
嘴角旁約0.5cm處即是。 胃部如果持續
處於高溫狀態,就會促進食慾,所以此穴的功能是降低胃溫、抑制食慾。
承漿穴消除胸部浮腫
下唇與下顎的正中間凹陷處即是。 它能控制荷
爾蒙的分泌,保持肌膚的張力,預防臉部鬆弛。
1.大椎人體最大的穴位
大椎穴屬督脈,在第7頸椎與第1胸椎之間,大
椎穴又名百勞穴,是督脈、手足三陽經、陽維脈之會,有諸陽之會和陽脈之海之稱此穴有解表、疏風、散寒,溫陽、通陽、清心、寧神、健腦、消除疲勞、增強體質、強壯全身的作用。
大椎穴的主治疾病為:幼兒體質虛弱、哮喘、頸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
現代研究發現艾灸大椎穴,可用幼兒體質虛弱、發熱咳嗽,於老年人項背畏寒,用腦過度引起的疲勞、頭脹、頭暈,伏案或低頭過度不適、頸椎病,血管緊張性頭痛等。
大椎穴有明顯的退熱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氣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還可用於肺氣腫、哮喘的防治。
2、後天之本,氣足之源——足三裡
足三裡位於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按壓有明顯的酸漲感。 足三里是人體穴位中運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 氣虛血虛首選足三裡、消化疾病首選足三裡。
由於足陽明胃經屬多氣多血之經,足三裡有氣血雙補的功能,常用於治療頭暈、耳鳴、失眠、癱瘓、便秘、胃痛、腹脹、腹洩、消化不良、食慾不好、胃潰瘍、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闌尾炎、急慢性腸炎等疾病。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足三裡穴位能夠提高免疫力,足三裡具有雙向調節作用。 所以從古代起就被作為要穴來使用。